这里,有“大似明珠径寸”的万亩枇杷,也有“绿秧初吐嫩黄花”的万吨产值西葫芦瓜,还有“沈水香烟长满路”“种烤质优出金黄”的致富烤烟……这里是石林县大可乡,具有显著特色的一个农业乡镇,但却因蓄水、道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,勤劳、质朴的群众致富路上遇到了“阻碍”。
因地制宜,选题有深度
习近平总书记3月19日至20日考察云南时指出: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,云南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,促进产业增值、企业增效、群众增收。近年来,省、市、县对设施农业现代化、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做了周密部署,石林县政协结合前期群众建议收集和深入调查研究,决定在大可乡开展“蓄住长流水 铺就致富路”院坝协商会议。
问题导向,调研有方向
高质量调查研究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。4月2日上午9点,按照“一线工作法”,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、县乡两级有关部门人员到小沙河村、岩子脚村开展细致的实地走访调研,听取群众诉求,通过深入调研,发现管水机制不健全、科学用水效率不高、提水及防洪工程有待完善、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还有一定差距等问题。
凝心聚力,协商有质效
在协商中加强团结、凝聚智慧、汇聚力量。4月2日下午14点,在大可乡岩子脚村,几张桌子拼凑、几条凳子围坐,临时会议坐满了致力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各方人士,县政协领导、部分政协委员、县乡有关部门、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共25人参与协商,大家紧扣提水、蓄水、管水、用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团结边界多民族富民增收主题,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。
“去年,县乡领导到大可召开院坝协商会议,破除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,还让‘山街子’变‘钱袋子’,这个院坝协商是真管用。”群众代表毕永昌说。
政协委员陈云松表示:“农村要高质量发展,说到底是农民要增收。现在最制约农业发展的是“水”问题,我建议研究制定出相关“水”制度,“浇灌”粮烟、“滴灌”西葫芦和豌豆尖等新增短季高值蔬菜产业,做好水的文章促产业结构调整。”
......
与会同志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真知灼见,商讨气氛随着问题的深入一次次掀起高潮。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,县相关部门与群众代表面对面协商,共商解决问题的务实举措得到了大家一致点赞认可。
常态长效,落实有保障
经过会议协商,最终形成做好水文章、促产业结构调整富民,建立规范科学管水机制、用好水发展新产业,加强提水工程建设、部门齐力促进产业振兴,富民增收促边界多民族致富团结等共识。
大可乡党委书记毕绍军表示:“大可乡将靶向促农增收,科学布局、统筹规划,以烤烟生产为主,大力发展枇杷、西葫芦瓜、豌豆尖等特色养殖、特色种植产业,完善相关设施建设,持续以水促结构调整助推富农。”
县政协副主席段明宗指出:“在乡党委、乡政府重视下,此次院坝协商选题很精准,建议很务实,下一步要继续强化受益广、惠民生的设施建设,着眼长期发展,促农增收致富”。
乡村因水而美,人因水而生。在政协搭台、部门联动、群众参与的院坝协商的推动下,以“水”为锲机,产业正在调整升级,大可乡正在绘制一幅农民致富、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。